发酵饲料对蛋鸡舍内气体品质、鸡蛋品质及粪便成分的影响
来源:饲料研究,中国知网 | 作者:刘艳玲,黄健,王胜,陈杰,李其松,李娟,颜培实,韩波 | 发布时间: 2019-10-31 | 1029 次浏览 | 分享到: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发酵饲料由南京宝辉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提供,发酵饲料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质(以干物质计)≥18.0% ;粗脂肪(以干物质计)≥2% ;粗纤维(以干物质计)≤6% ;粗灰分(以湿品计)≤5.0%;酸溶蛋白(占百分比)≥30.0%;总酸(以乳酸含量计,以湿品计)≥3.0%pH≤4.5 ;水分含量(占百分比)≤45.0%。检测仪器:Innova1412 红外光声谱气体监测仪(LumaSense Technologies)。

1.2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同一栋鸡舍58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36000羽,采用同栋鸡舍自身对照法,分为对照期和试验期。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发酵饲料。鸡舍长100m、宽20m,共3列,每列4层,叠层式笼养。舍内中间50m为检测区,每间隔12.5m,距地面1.8m 处取1个点,共取4个点,每个点3个重复。舍内设定温度为18~25 ℃,由微电脑控制通风量,光照时间16h/d。每天自动喂料3次,自由饮水、采食,自动捡蛋和清粪。试验时间:20181029日至 2018124日,试验期35d。试验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舍内气体测定指标

试验第0d(对照期)、试验第15d35d分别动态测定22h内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水汽浓度。

1.3.2 蛋品质测定指标

试验第0d和第35d分别随机采集60枚鸡蛋,测定蛋壳强度、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夫单位、蛋壳厚度,称蛋重、蛋黄重及蛋白重,计算蛋黄率和蛋白率。蛋壳强度用蛋壳强度计(Model-Ⅱ)测定,蛋壳厚度用千分尺测定,蛋黄颜色、蛋白质高度和哈夫单位用多功能蛋品分析仪(EMT-5200)测定。

1.3.3 粪便测定指标

试验第0d和第35d分别采集新鲜粪样,采集舍内前、中、后3 个点粪便混合均匀,作为1个重复,共3个重复,测定粗蛋白质、粗灰分、钙和磷含量,粗蛋白质采用GB/T6432-2018 方法测定,粗纤维采用GB/T6434-2006 测定,粗灰分采用GB/T6438-2007 测定,钙采用EDTA 法测定,磷采用GB/T6437-2002 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16.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One-way ANOVA 方差分析检验组间差异显著性,采用LSD 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 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鸡舍内外的空气温度如表2 所示。舍外气温下降,舍内气温亦相应降低,但舍内气温在15 ℃以上,在适宜温度范围之内。

2.1 发酵饲料对蛋鸡舍气体品质的影响

鸡舍内气体浓度分析见表322 h 内鸡舍内各种气体浓度变化见图1~6

由表3 可知,与对照期相比,试验期第35d,二氧化碳浓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期第15d 35d,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和水汽浓度分别极显著降低(P<0.01);与试验第15d 相比,试验第35d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浓度分别极显著性降低(P<0.01),水汽浓度极显著性升高(P<0.01)。由此可见,随着舍外气温降低,限制畜舍实效换气量,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和水汽浓度升高,而在换气量减少条件下,氨气和甲烷浓度降低。因此,发酵饲料具有改善蛋鸡舍内空气品质的效果。

由图1 可知,蛋鸡舍内二氧化碳浓度从1600~2000呈快速上升趋势,2100~300 呈下降趋势,400~600上升,之后出现缓慢下降趋势。对照期和试验期舍内二氧化碳浓度整体变化趋势相近。但与对照期相比,试验期二氧化碳浓度总体水平高于对照期(P>0.05)。试验第15d 与试验第35d 相比,二氧化碳浓度在1900~000显著性升高(P<0.05)。

由图23456可知,蛋鸡舍内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浓度变化趋势相近,从1600~1900缓慢上升,2000 以后缓慢下降,500~1300稳定在一定水平。但对照期蛋鸡舍内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浓度在700~900 呈现小幅度上升;与对照期相比,试验第15d 舍内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浓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35d 则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第35d 与试验第15d 相比,4种气体浓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试验期122h 内舍内水汽浓度呈下降趋势,随着试验周期的延长水汽浓度逐渐降低(P>0.05)。



2.2 发酵饲料对鸡蛋品质及粪便成分的影响(见表4、表5

由表4可知,与对照期相比,试验第35d,蛋壳强度显著性提高(P<0.05),蛋白高度、哈夫单位、蛋壳厚度及蛋黄率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表5 可知,与对照期相比,试验第35d,粪便中粗灰分和钙含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中水分、粗蛋白质和磷含量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禁抗时代的来临,生物饲料产业在养殖业减抗、替抗、节能减排、健康养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物饲料是使用农业农村部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通过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饲料产品总称,包括发酵饲料、酶解饲料、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和生物饲料添加剂等。生物饲料能有效缓解畜牧养殖业和饲料业面临的禁抗、环保及食品安全等突出问题。

3.1 发酵饲料对蛋鸡舍气体品质的影响

随着蛋鸡产业逐步标准化、规模化,人们更加重视环境污染问题。CON2ONH3CH4 CO2作为温室气体,被各国关注。其中,舍内PM2.5的主成分NH3 具有刺激性气味和水溶性,对鸡的呼吸道、支气管、肺部和血液功能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容易诱发鸡群患上呼吸道疾病和眼部疾病,降低鸡群的生产性能。生物发酵饲料是富含丰富代谢活性产物及有益菌的功能性饲料,在改善养殖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hmed 等在日粮中添加5g/kg 的发酵海藻明显降低了家禽粪便中有害气体氨气的含量。李明艳对蛋鸡的研究显示,使用EM 发酵饲料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氨气降低26.2%,二氧化碳降低11.1%。张光勤等用湿态酒糟发酵蛋白饲料饲喂蛋鸡,也发现鸡舍内氨气浓度大幅下降,比对照组降低了32.0%。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发酵饲料后第15d 35d,舍内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含量极显著性降低,平均降幅在60% 以上,1d 之内22h 动态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期相比,试验期舍内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黄炎坤等调查结果表明,低温季节是鸡舍环境条件最差的季节,湿度和氨气平均浓度最高。本试验结果显示,在气温逐渐降低的情况下,特别是试验第35d,与对照期相比,外界温度降低10 ℃以上,通风量明显减少,但舍内仅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含量没有上升反而显著降低。说明发酵饲料能有效改善蛋鸡舍内空气质量,这可能与发酵饲料中含有大量有益菌及代谢产物,能建立平衡的肠道微生物区系,高效地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氧化和分解臭源的硫化物和吲哚类化合物,从而降低血液以及粪便中的有害气体浓度有关,具体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CO2 H2O 浓度的24h 日内变化可以反映畜舍的实效换气量的波动。本试验中,二氧化碳与水汽变化两者的趋势并不相同,原因是对照期舍外气温尚高,因湿帘加湿冷却带来较高水汽,在1600~2000 因减少换气,CO2 浓度快速增加,H2O 浓度停止加湿而下降,空气湿度即水汽含量,支撑空气中微生物主导的硝化与反硝化过程。此时,CON2ONH3CH4 因换气减少而升高,因水汽减少而下降。湿帘冷却兼备过滤入气,水汽也助长空气微生物的活动,由于夏季加湿冷却的换气量大,CON2ONH3CH4 等气体浓度会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增加了排气的污染量。由于水汽降低,对照期夜间CON2ONH3CH4 等气体浓度持续减低。试验第35d 空气中水汽含量较15d 高,而CON2ONH3CH4 等气体浓度却更低,可见发酵饲料的主要作用,可能是在于改变消化道菌群结构,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减少NH3CH4 等体内产生量,降低粪便中营养物质的排放,甚至改变粪尿发酵过程。

3.2 发酵饲料对鸡蛋品质及粪便成分的影响

蛋品质包括哈夫单位、蛋壳强度和蛋黄颜色等指标,哈氏单位越高,表示蛋清黏稠度越好,蛋清品质越高;蛋壳强度即反映蛋壳抗损坏能力。魏尊等在蛋鸡日粮中添加棉粕源发酵饲料,试验组蛋壳厚度、蛋壳相对分子质量、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崔卫涛等在蛋鸡日粮中添加生物发酵饲料能显著提高哈氏单位和蛋白高度,提升蛋黄颜色等级,改善蛋品质。本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期相比,试验第35d蛋壳强度显著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蛋白高度、哈夫单位、蛋壳厚度及蛋黄率。鸡蛋品质的提高,可能是由于蛋鸡应用发酵饲料改善了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了饲料消化吸收率。吕月琴等在蛋鸡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饲料肠道乳酸杆菌菌群数量显著提高,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有效减少粪便氮磷的排出。本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第35d粪便中粗灰分和钙含量显著性降低,水分、粗蛋白和磷含量也有所降低,表明营养物质的吸收率提高,特别是钙吸收率的提高有利于蛋壳强度及厚度的改善,同时也有利于减排和环境保护。

4 结论

蛋鸡日粮中添加5% 发酵饲料能够极显著降低舍内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气体浓度,显著提高蛋壳强度,改善鸡蛋品质,显著降低粪便中粗灰分和钙含量,表明应用发酵饲料能改善舍内空气质量,提高鸡蛋品质,减少粪便中营养物质的排出,有利于减排和健康生产。

   参考文献略。